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脑垂体瘤规范化治疗之专家共识

脑垂体瘤规范化治疗之专家共识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主要临床表现:(1)头痛;(2)视力视野障碍;(3)内分泌改变。可根据激素分泌类型、肿瘤大小并结合影像学分类、术中所见和病理学进行分类。诊断上依靠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和鞍区增强磁共振或动态磁共振扫描。为促进规范化治疗,在年2月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现对其要点介绍如下。

一、手术方式与适应证

1,经鼻蝶入路手术适应证:①存在症状的垂体腺瘤卒中;②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③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治疗产生抵抗的催乳素腺瘤及其他高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主要为ACTH瘤、CH瘤);④垂体部分切除和(或)病变活体组织检查术;⑤经鼻蝶手术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瘤体的高度、病变形状、瘤体的质地与血供情况、鞍隔面是否光滑完整、颅内及海绵窦侵袭的范围大小、鼻窦发育与鼻腔病理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意愿。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适应证:不能行经蝶窦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

(3)联合入路手术适应证: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

二、手术禁忌证

1,经鼻蝶入路禁忌证:①活动性颅内或者鼻腔、蝶窦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②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病变主要位于鞍上或呈“哑铃形”;③残余或复发肿瘤无明显症状且手术难以全部切除者。

2,开颅手术禁忌证:①垂体微腺瘤;②有明显的垂体功能低下者,需先纠正再行手术治疗。

三、手术治疗的原则

1,充分的术前准备;2,术中定位;3,切除肿瘤,更好地保护垂体功能;4,做好鞍底及脑脊液漏的修补;5,解剖生理复位。

四、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术后出血:立即复查CT,若发现鞍区或脑内出血,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必要时再次经蝶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

2.术后视力下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视功能障碍应尽早复查CT,发现出血应尽早手术治疗;

3.术后感染:经验性用药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尽可能采用静脉途径,一般不推荐腰穿鞘内注射给药,必需时可增加脑室内途径;合并多重细菌感染或者合并多系统感染时可联合用药;

4.中枢性尿崩症:如果截至出院时未发生尿崩症,应在术后第7天复查血钠水平;如出院时尿崩情况仍未缓解,可选用适当药物治疗至症状消失;

5.垂体功能低下:术后第12周行内分泌学评估,如果发现任何垂体靶腺功能不足,都应给予内分泌替代治疗。

五、影像学评估

1.术后随诊,常规应在术后早期(1周内)进行1次垂体增强MRI检查,作为基线的判断;

2.术后3个月进行1次复查,此后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影像复查的间隔及观察的期限;

3.垂体腺瘤的放疗前后应有垂体增强MRI检查,放疗后的复查间隔及观察的时限参照肿瘤放疗的基本要求。

六、随诊

1.术后第1天及出院时行垂体激素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推荐早期(术后1周)垂体增强MRI检查;

2.术后第6-12周进行垂体激素及相关检测,以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

3.术后3个月复查垂体MRI。患者病情平稳后,可每3个月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在术后6个月选择性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垂体MRI等相关检查;

4.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每年进行1次并发症的评估;

5.术后5年以后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推荐终身随诊

资料来源:医院神经外科

点击阅读原文,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5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