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趣味科普腿短,我是认真的

趣味科普腿短,我是认真的



有这样一种宠物狗

当看第一眼的时候

一定有三个字从你脑海跳出

——“小短腿”

时下它已变得非常出名

俨然已经成为网红

它就鼎鼎大名的“电动肥臀”

柯基犬

本文共字

预计阅读时间14分钟

图片26张

作者:一路向暖

编辑:一个男人在流浪

说到柯基犬,在威尔士语中就是“矮狗”的意思。但在犬赛中,柯基犬被分类于牧羊犬组中,属于牧羊犬中最小的一种。这个结果是不是让你非常意想不到呢?

想不到吧!老子是牧羊犬!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短腿儿不适合于牧羊这种需要奔跑的工作。诚然,短腿儿的运动能力不如大长腿那么突出。大狗跑一步的距离,可能柯基犬得三四步。但是腿短有腿短的好处,不同于大型牧羊犬的是,柯基犬并不擅长将牛羊群聚拢在一起,反倒是精于将畜群驱赶出去。因为它们会咬畜类的后脚跟,从而将牛羊驱赶到更远的地方。

牧民通过吹响两种不同声响的口哨为柯基犬发出不同指令,其中一种声调较高,一种声调较低沉。由于个头矮的缘故,有时柯基犬甚至会被茂密的草原所淹没,这时它可能无法看到需驱赶的牛羊群在何处,但只要听到牧民的口哨声,就可以准确锁定牛羊群位置并驱赶,当看到畜群驱赶到位,牧民又会给柯基犬发出停止的信号。这种特殊本领,也常常帮助牧民驱逐误闯自家草地的邻居家的牛羊。

而且,人们最初选育繁殖这种身子又长、腿又短的柯基,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不论是牛也好,羊也罢,当它们因情绪不佳而对牧羊犬发起攻击的时候,柯基犬能以极快的速度躲过,或者迅速趴在地上,撩起来的蹄子可以直接从狗的头上掠过,避免了受伤。

由于太过出名,哪怕生活中没有遇到过柯基,相信很多人也在网络视频中或者动图见过长着“肥硕”屁股的小短腿,不知大家有何感想,我总有一种忍不住想上前捏一把的冲动。当然,这种翘臀的诞生也纯属意外。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现在见到的几乎每只柯基犬都是无尾或者尾巴只是小小一团?可不要以为它天生如此,实际上人家原本可以长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只是当它尚在幼犬时,人们就“狠心”给“咔嚓”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柯基犬在奔跑时更灵活,尤其是之前用作在灌木丛中追踪猎物,坚硬的枝条很可能划伤蓬松的尾巴从而形成感染,所以人们干脆选择“一了百了”,采用了断尾的方式。现在断尾更多是一种习惯的延续,而且只有经过断尾,柯基犬才会露出标志性的“肥臀”,与那一丁点的四肢“交相辉映”,最可爱的就是一旦“撒丫子”跑起来,从背后看过去的第一感觉就是“我的滑板鞋,时尚时尚最时尚,回家的路上,我情不自禁,摩擦摩擦”。

既然说到了断尾,每次谈到这个话题就会引来一阵讨论。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对超过50个品种的狗进行过断尾手术。这里虽都叫断尾,其中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只剪除一部分,有的则会把尾巴全部剪掉。

为什么长得好好的尾巴要“强行”去掉呢?这是由于狗在奔跑的过程中,尾巴不是完全下垂,而通常是自然地前后左右甩动。这种“不安分”甩动很容易让狗狗在穿越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时,被锯齿般的叶片边缘或者枝杈分布不均的硬枝条所划伤;或者在通过山地丘陵等小石子、大石块密布的区域时,长尾巴也很容易被锋利的石头划破流血。所以,为了防止犬的尾巴在户外活动时受伤,最初之时,人们会选择为其做断尾,尤其猎犬品种,更是难逃这“温柔一刀”。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认为如此重视尾巴的健康是小题大做。因为尾部哪怕只是破皮流血,狗也会非常痛苦,并且伤势难以治疗。所以,与其以后担惊受怕,不如用“短痛”替代“长痛”。

而对一只成年犬进行断尾手术,不仅手术风险大,而且术后适应周期长,毕竟跟了自己那么长时间的“零部件”,说卸掉就卸掉,肯定会不适应。如果还不好理解,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不小心把一条胳膊摔断了,只能扎上绷带养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只能用一条胳膊生活,是不是很不习惯?所以如果真的有必要,就在狗狗年幼时剪断尾巴,这样做也可以提前消除成长过程中尾巴受伤的风险。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猎犬都需要断尾或者完全断尾。比如常见的拉布拉多犬,它的尾巴通常不会剪断,这是因为其尾巴较粗,尾部肌肉比较发达,普通的摩擦很难对其造成伤害,所以大可不必剪掉。

除了狩猎有断尾需求之外,还有一些用于家庭护卫的犬也会被采取断尾。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断尾,那么闯入家中的坏人完全有机会抓住它的尾巴,进而控制它的撕咬行为,甚至完全可以在背后给予致命伤害,如此一来,正面护卫功能就显得不堪一击。所以许多看门狗的尾巴会被剪短,因为长长的尾巴很可能妨碍守卫能力的发挥。

当然,也有反对者认为,断尾的做法仅仅是为了外表的好看,显得狗狗更干练,而没有考虑狗狗的痛苦,是有违动物福利的考量。

像刚才说的,之前对狗狗采取断尾,很多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不管是狩猎还是守卫。而现在的很多断尾,有的是因为延续传统,比如类似柯基犬这种中小型犬,实际上人们已经不需要用它继续捕猎,但还是延续了断尾传统。也有的是为了在赛场上展示狗的独特性,成为一种时尚的标签。

关于狗狗是否应该剪尾,曾经在澳大利亚有过一项调查,虽然这项调查的受访人群只有百十人,不足以代表大众观点,但不妨拿出来作为一个参考。超过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断尾对小狗造成的痛苦被媒体和公众刻意放大了。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还是被许多动物保护者带到了政治层面,认为人类这是“多此一举”,已经有个别国家迫于公众的压力而禁止对狗采用断尾。

还有的反对者认为,由于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让宠物疾病的治愈变得更高效。而且尤其对于城市区域而言,尾巴受伤对宠物犬来说并不构成问题,对此,我国国内也曾对城市环境中生活的超过一万只没剪过尾巴的狗进行了追踪调查,在这一数字中,只有不到50例尾巴受过伤。因此他们认为剪断尾巴对狗的保护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

说到这里,我觉得“剪与不剪”二者争论的焦点实质在于,不管断尾是基于何种理由,这种行为最终对狗造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换句话说他们究竟有多疼,这种疼能持续多长时间?

那些认为断尾对小狗造成的痛苦被媒体和公众放大了的饲养者,他们可能会认为,幼犬在尾巴被剪断的一刹那确实会大声尖叫,但很快又重新安静下来,并且放回母犬身边后,这些刚经历断尾考验的小家伙们在不长时间内就会去吸吮乳汁或者躺在母亲怀中安然入睡。这种快速复原,让他们觉得痛苦没有持续太久,是利大于弊。

针对这种情形,反对者认为这恰恰可以推导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为何幼犬在经历痛苦后会立即进食?这正是因为它们极度痛苦。

在反对者看来,幼犬在刚经历痛苦后立刻进食,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求生机制,这一点如同它的祖先——狼一样,狼的幼犬在野外遇到伤害时,除了寻找狼群庇护,也会通过进食获取能量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下一次伤害。

还有一点,与人类不同的是,当人类感到痛苦的时候,会将痛苦表达出来,比如一声一声的呻吟,这是人类力图获得外界帮助的一种本能反应,无论是引起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