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医院十大名医系列胡成栋

医院十大名医系列胡成栋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医院领导张学强、武一平、李书瑞、徐宝元、吕兴亮、韩电旗、齐俊娟、李军涛、宋利宏带领全院名干部职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精神,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尤其是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谱写了疫路芳华,医院发展的双胜利。恰逢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际,为推动邯郸地区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院、专科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倾力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打造名品牌。医院启动了第三届“十大名医”“十大知名专家”评选表彰工作。旨在通过“名医”“知名专家”的评比活动,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将国际领先的理念,国内先进的技术,精准治疗方案服务家乡父老,进而引领邯郸医疗迈向新理念、新技术、新趋势的新高度,切实让邯郸父老受益,造福家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了更好地牵智慧线、搭健康桥,本报特辟专版刊登对该院“十大名医”“十大知名专家”的专访,以飨读者,为广大群众健康导航。

名医胡成栋:坚守初心行走在救死扶伤的路上

——记医院骨二科主任胡成栋教授及团队

认识胡成栋,是从一个个荣誉称号开始的。这位我市首名外科学博士曾先后获得邯郸市五四青年奖章、首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医德先进个人、美丽医生、三三三人才等众多荣誉。

近日,胡成栋又荣获医院十大名医的称号。因为专访,有幸与胡博士见面,在与他交流过程中,记者很难将我市骨科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与眼前这位态度谦和的人联系在一起。他身着白大褂、语调平和,让人感觉很亲近。

名医与“疑难杂症”四个字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是的,胡成栋带领他的团队专接别人不敢接、接不了的患者,这一方面因为他医术高超,另一方面,因为他满怀一颗医者仁心。

97岁的老人身患股骨粗隆间骨折,医院建议保守治疗的前提下,胡成栋给出了手术的方案。“老人最怕躺,保守治疗,长期卧床,会出现四大并发症,老人生命将危在旦夕!只有手术,才能延长老人生命的长度和质量!”面对胡成栋恳切的话语、焦急的表情,老人的家人被感染了,决心试一试。

但老人年事已高,如果手术失败,自己要承担很大的医疗风险;另一方面,放弃手术,卧床三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60%。在医疗风险与患者利益的权衡中,胡成栋不再多想,反复评估可行性方案后,冒着极高的风险对老人进行了手术。胡成栋高超的技术使得手术非常成功,老人术后恢复正常,很快就可下地行走。

三年后,岁的老人再次骨折,家人“点名”请求胡博士主刀手术。胡成栋一口答应,再一次接下了这个没人愿接手的“硬活”,对老人进行了二次手术,手术依然很成功。经过不断钻研,如今,为高龄骨折老人进行手术,医院骨二科的成熟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许多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足,面临截肢的风险。

“截肢,病人得多痛苦!”胡成栋想想都觉得心疼,目前的介入疏通腿部主动脉疗法又无法根治该疾病。“一定还有更好的方法!”胡成栋记起曾在一个文献中看到,骨延长可使整个肢体血液系统改善。他兴奋极了,开始找寻各种文献,获悉国内知名专家正在利用横向骨搬移术,激活人体组织再生,重建下肢血管与微循环系统,根治糖尿病足。

学习文献、引进最新技术、评估技术难度、获取器械设备支持……待一切准备就绪,年,胡成栋为70岁的李阿姨(化名)成功开展了横向骨搬移手术。据了解,该手术是我市第一例横向骨搬移手术。术后一个月回访时,李阿姨抓着胡成栋的手高兴地说,“右脚热乎乎的,烂掉的脚趾开始长新肉儿了。”

高龄偏瘫骨折手术、微创骨盆骨折手术、微创先天性斜颈手术、横向骨搬移手术……一个个在我市率先开展的手术,都是骨二科响当当的招牌,业内人士遇到骨科领域疑难杂症无法处理时,医院骨二科。但谁又知道,这一份份信任的背后,却是胡成栋带领团队一次次的科研攻关与创新。

胡成栋说,学医就是踏上了一条没有止境的修行之路。所谓“修行”,就是在为广大患者服务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每天下班对别人来说是休息,对胡成栋而言却是学习的开始。胡成栋家里最多的就是医学专著、医药文献,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总为自己设定目标,自我挑战,而他最终的目标是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让患者受益。

“要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引进新技术为病人解除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骨二科护士长武翠芳说,这是胡成栋经常对科室人员说的话。医院的创新大会上,胡成栋个人申报的创新项目就达十几项。

每一次创新都有不确定因素,都与各种风险并存。在生与死、人与己之间,胡成栋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患者的立场,只要有利于病情、有利于患者,他都义无反顾。这一次次的尝试,得需要多大勇气?面对记者的疑问,胡成栋说,这是一种对医学的执著与热爱。

翻看着胡成栋的履历,记者看到,年“非典”时,他急速奔走在急诊科的每个角落;年汶川地震时,他忍痛撇下怀孕的妻子,随队踏上抗震救灾的征途;年邯郸“翻车事件”、年“大广高速严重追尾事件”,直到年的新冠疫情主动医院,参与救治全省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每有危难之际,胡成栋都挺身而出、逆向而行,用生命守护生命。

在一次次生死考验中,胡成栋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感悟了医生的含义,这使他一直坚守初心,更加心无旁骛地在救死扶伤的路上踏石有印,走得更高、更远……

邯报融媒体记者温洁

名医宋国智:以手祛病痛以心映精诚

——记医院神经外五科主任宋国智教授及团队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这双手灵巧有力,操作着精密仪器,在纵横交错、险象环生的颅脑内游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敢为人先,二十多年的行医路上,不断求索创新,带领团队在全市、全院率先开展经皮通道显微镜下腰椎管狭窄减压及椎间盘突出切除术等新技术,尤其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治疗方面,更是走在河北省的前列;他,视病人如亲人,“患者认可才是最大的荣誉”,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一名医生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他就是医院神经外五科主任、医院“十大名医”获得者宋国智。

行医,以钻研为贵

从一个遵从父亲意愿从医的懵懂青年,到一个科室、专业领域的带头人,宋国智的医学之路用他的一句话表述最为贴切,“既然选择了学医,就要好好学;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干出成绩来。”

神经外科医生治疗的区域主要是大脑,方寸之地,生死攸关。曾经把多少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宋国智已无法一一数清,当了二十多年神经外科医生的他,在繁重的临床工作外,不断探索、精进,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治病救人,诠释着医者初心。

二十多年来的“打磨”,宋国智已经在神经介入、脊髓退行性变的微创治疗、颈内动脉剥脱术、烟雾病搭桥术、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膜瘤切除术、脑血管病及脊髓肿瘤手术,乃至涉及“生命禁区”的脑干出血的内镜治疗、脑干肿瘤微创治疗等方面开拓了新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专业领域里刷新了我市一次又一次记录。

“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心里也很欣慰。”特别是近些年来,针对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病症的治疗,宋国智经过几年的努力,彻底掌握了这两项技术,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邯郸市能独立开展这二项手术的只有他自己。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完成了多例手术,其中还有来自天津市,河南省,河北石家庄、邢台的外地患者,使广大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患者重新找回了自信,再次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在繁重的临床工作外,宋国智非常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他先后荣获河北省卫计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两项,获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在国家级、省级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等。

医者,以仁德为先

一路探索,一路担当。辛苦中常伴着成就感,看到患者治愈出院时的那一张张幸福笑颜,听到家属那一声声真诚道谢,都是宋国智“最幸福”的时刻,都能让他热血沸腾、干劲儿十足……

宋国智的真心付出,不仅赢得了患者的信任,甚至还和一些患者处成了“亲戚”。5年前的8月,他收治了一个患有小脑肿瘤的5岁小姑娘。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且手术难度较大,为了取得最佳的疗效,宋国智在术前做了细致的检查、充分的讨论,制定了最佳的治疗方案,手术持续4小时,完整切下肿瘤。

也许是出于对宋国智的依赖,术后的每次换药,只有看到宋国智上手,小姑娘才不会哭闹。于是,一旦发现伤口纱布有血渗出,即便凌晨一两点,宋国智也都会赶来为患儿换药。痊愈出院时,小姑娘高兴地搂着宋国智的脖子,依依不舍地喊着“爷爷、爷爷”。就在前几天,宋国智又去回访这个小患者,孩子非常健康,并且学习很优秀。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宋国智很是欣慰。“因为这个病,我们都处成亲戚了。”宋国智笑着说。

“患者认可才是最大的荣誉。”正是由于全心全意地为患者着想、一丝不苟地工作,宋国智赢得了许许多多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和认可,那一面面锦旗、一封封表扬信便是最好的见证。

发展,以团队为本

“团队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团队技术精湛才是真正的精湛。”神经外五科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团队,宋国智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引导科里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专业方向发展。如今,宋国智带领的神经外五科团队设有颅神经疾病、神经内镜、脊髓脊柱、脑血管搭桥手术及颈动脉剥脱术、神经介入等多个亚专业,是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中国颅神经疾病协作单位,河北省神经肿瘤诊疗联盟成员单位,优质服务工作先进科室。目前神经外五科已形成以颅神经疾病、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脊髓肿瘤为基础治疗平台,逐步向多功能神经外科发展,在颅内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治疗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责任感’重燃生命之光,‘敢担当’成就新的梦想。”这是宋国智的座右铭,从医二十多年来,他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他说,在神经外科的岗位上,他将带着医者初心和使命,继续用满腔热血书写新的梦想。

邯报融媒体记者王鹏

名医袁增江:工于微创 以“镜”医人

——记医院普外三科主任袁增江教授及团队

采访袁增江时,他刚刚做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以下简称“联合切除术”),于是,话题自然围绕联合切除术展开。

在袁增江的理念里,体现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水平的高低,由两个字决定——“高”与“精”。所谓“高”是指这名外科医生能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年率先由袁增江主刀的联合切除术就刷新了纪录,如今经过三年的发展,该项手术已医院普外三科常规开展,依然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回忆起率先开展第一例联合切除术的场景,袁增江用“水到渠成”来形容,但水到渠成的背后却是他带领团队花费数年,做好充分准备的结果。

众所周知,联合切除术是个大手术。该手术需要切除一部分胃、一部分胆管胆囊、一部分胰腺、一部分十二指肠、一部分小肠等器官,然后再将这些器官连接。同时,因为胰腺含有胰液的特殊性,切除胰腺缝合后,一旦伤口未长好,造成术后胰液遗漏进腹腔,就会导致大出血。手术难度高、术后管理要求高,是业内人士对该项手术的认识。那么,如何在我市开展联合切除术,让患者不再外出奔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治疗?袁增江决定对这项手术开展攻关。

联合切除术是由胃癌根治手术、胆管癌手术等若干个手术组成,如果利用腹腔镜可对每一项手术成熟操作的话,自然可以掌握联合切除术。就这样,袁增江根据每位手术患者的特点,研究疑难,对每一项手术精心打磨。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年,他主刀进行了我市第一例联合切除术。此微创手术,耗时六小时,整台手术的出血量不超过毫升,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纷纷表示,再也不用长途跋涉,费时费力去外地做手术了。

谈到“精”,袁增江说,疑难手术毕竟是少数,多数患者得的都是常见病。在他看来,把普通手术做好,做精,做到极致,减少并发症,造福更多患者,意义更大。以胆结石手术为例,近三年来,该科开展的0余例胆结石手术中,仅有一台为开刀手术,微创率很高,并发症低至微乎其微,医治效果极佳。

据了解,普外是个大外科,涉及甲状腺、乳腺、胆结石、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等手术。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的细分,目前普外三科从手术量与形式而言,偏于肝胆脾胰手术,工于微创,并在微创手术领域开创了一番新天地。这,都要得益于袁增江对新技术的“拿来主义”,“只要有助于手术,有利于病患,新技术该用就要用。”他常说。

医院引进腹腔镜初期,袁增江在普外三科率先使用,并很快成熟掌握。付出终有收获,在大量病例基础上,普外三科发表SCI论文1篇(IF3.4)、中文核心论文5篇,同时在今年的新技术新项目评审当中,该团队的LPD手术,获得医院新技术创新一等奖,标志着医院的微创手术再上新台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医院采访时,记者明显感到普外三科好像一个大家庭,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很是亲近。对此,袁增江说,虽然普外科是西医,但他更愿意传承中医极具温情的师徒关系。外科是一项实践医学,是靠“手”的精准精细来提高技术的,这就更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因此,在这总能听见,例会上袁增江的谆谆教导;总能看见,手术床旁他手把手地指导。“我徒弟们的技术都很高!”袁增江很是自豪,“孩子传承了我的血脉,徒弟传承了我的技术,如果在退休前,能够把我的技术都传给他们,我就心满意足了。”

科室管理方面,袁增江则坚持量体裁衣、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于团队的年轻人,适合做手术的做手术,想要搞科研的搞科研,同时科室的各项工作也一并分工协作,他们有什么困难与需要,都尽最大力量给予指导和解决,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近几年,普外三科团队通力合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高难手术。而医院十大名医的称号,是对该团队带头人袁增江最好的褒奖。

邯报融媒体记者温洁

推荐阅读

来源:邯郸晚报

编辑丨李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7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