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爸妈都高,孩子却很矮怎么回事

爸妈都高,孩子却很矮怎么回事



一一搬开孩子长高路上的绊脚石~

一学年过去你的孩子是否还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是否还在穿着去年的裤子是否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是否比同龄的孩子矮半个头身高监测评价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征,是儿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事实上,还有很多发育偏离和疾病都会直观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变化上。有一些家长觉得吃得好睡得好就不需要做管理了,然而等到孩子骨骺线完全闭合,一切都为时已晚!面对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总是说孩子长个分为“早长、晚长”现在矮点没关系,以后还会长正是不少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以致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呀!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正常的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或低于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以下。临床上通过准确测量及对比后确定身材是否矮小。通俗地讲,就是一百个同龄同性别儿童按大小个子排队的最后3人。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导致孩子出现矮小症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矮小症的原因很多,包括以下方面:

营养不良

生长激素缺乏症

性早熟

甲状腺功能低下

宫内发育迟缓

特发性矮小(含家族性矮小)

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即晚长)

染色体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

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

某些药物、心理因素(心因性矮小)及慢性疾病等

身材矮小对孩子的影响

据调查,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孩子未来升学、择偶、就业等,不少职业对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国外研究证实:矮小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更容易被欺负、排斥等,容易导致自卑甚至抑郁。未来生活质量1.求学2.工作3.婚姻心理问题1.自卑2.抑郁症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5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的只是一个身高的范围,上下有8cm左右的偏差。在我国,有30%的孩子长不够遗传身高。所以,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不算发育,不着急变声和月经初潮标志着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身高突增高峰已过,这个阶段孩子的骨骼生长区(骨骺)已经接近闭合,身高开始进入停长倒计时。误区三孩子现在挺高,一定没问题孩子没到青春期,突然长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闭合也提前,通常早发育的孩子比正常孩子的生长时间要短,成年后反倒比一般孩子矮。误区四孩子现在矮,长得晚,以后就长了受遗传因素影响,晚长也是有可能的,通常晚长的孩子骨龄落后于正常孩子。但是有的孩子骨龄落后是因为营养不良、睡觉太晚、压力过大、运动少等,生长激素一直无法充分分泌,这样的孩子现在不高,以后也不一定能长高。误区五吃好喝好就能长高有些家长自豪于孩子不挑食、胃口好、饭量大,无节制地供给过多的营养,认为这是以后长高个的基础,最终得到的却只是横向发展。肥胖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身心负担,还会影响骨龄,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身高生长。还有家长滥用保健品,导致孩子性早熟,缩短了生长期,最终也会导致孩子未能达到理想身高。

如何治疗儿童矮小症?

矮小症如果早诊断、早治疗,是可以长高的!矮小症是一类疾病,原因较为复杂,故科学助长方式需因人而异,关键是尽早进行全面检查,包括:

左手腕骨龄片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染色体

血尿常规

头颅垂体磁共振

血糖

肝肾功能

IGF-1测定等

明确病因,再针对性治疗。■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通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实现追赶性生长。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长8-15厘米,且安全有效。■开始治疗的最佳年龄是4-6岁: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分化及增生越活跃,生长空间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年龄越小,体重越轻,用药剂量越小,所花费用也越少。注意:一般女孩骨龄达到15岁,男孩17岁,骨龄接近闭合,生长潜力很小,已不太可能达到理想身高。而国内就医年龄普遍较大,平均11-16岁,已错过了黄金诊治时机,故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速度和身高,及早干预,以充分发挥遗传潜力,最大限度提高其成年终身高。

要想孩子长得高

日常生活还应注意5大要点

1.均衡营养丰富、均衡的营养素供给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2.有效运动督促孩子每天坚持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骨骼的生长。3.充足睡眠生长激素夜间分泌达高峰,年龄越小,睡眠需要时间越长,早睡对于保证睡眠十分重要。4.良好情绪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5.预防疾病定时预防接种,做好家庭护理,定期体检。

如何科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8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