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笔记尿崩症

笔记尿崩症



摘自《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垂体腺瘤主要源于腺垂体,属于颅内一种良性的内分泌肿瘤,发病率在胶质瘤和脑膜瘤之后。发病机制包括单克隆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机制。随着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和相关器械的快速发展,因其安全性、高效性等优势,成为了神经外科切除垂体腺瘤的首选方式。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并发症分为手术创伤型和垂体内分泌型两方面。与手术创伤相关的并发症包括鼻腔鼻窦相关损伤、颅内外损伤出血、颅内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与垂体内分泌功能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垂体功能低下、尿崩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室旁核和室上核受损致抗利尿激素,亦或称为血管加压素(AVP)的合成和分泌不足,或是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低下以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临床多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尿渗透压降低(每日尿量>ml)和尿比重降低(低于1.)的综合症。根据尿崩机制,将要尿崩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或是下丘脑-垂体素、门脉系统、垂体柄、神经垂体周围结构的解剖损伤,以致术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不足而引起的尿量增多。病因:1.中枢性尿崩(CDI)最常见的病因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包括垂体腺瘤(一过性尿崩5-%-30%,永久性尿崩1%%-4%)、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等。2.CDI也可以由炎症引起,如: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及IgG4相关疾病。3.垂体手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4W)或永久性尿崩(>4W)。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肿瘤大小、肿瘤侵袭性、突破鞍隔、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尿崩发生率:巨大腺瘤>大腺瘤>微腺瘤;侵袭性垂体瘤较非侵袭性垂体瘤更容易出现尿崩症,突破鞍隔的腺瘤较未突破鞍隔的腺瘤更容易出现尿崩症,肿瘤全切者较次全切者更易出现尿崩症。尿崩症的诊断标准:成人及2岁以上的儿童,24小时尿量大于50ml/kg,渗透压<mmos/kg.h2O.24小时液体摄入量大于70ml/kg,或成人饮水>3L/d,尿糖测试阴性。婴儿及2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日常饮食中少含量多,24小时尿量大于60ml/kg,24小时液体摄入量大于ml/kg。治疗:脑外科和内分泌科一致推荐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作为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一线和首选药物。控制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尿量,当尿量大于ml/h,药物干预。补液:预防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控制输液速度。严格要求控制饮水量,同时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弥凝)并检测电解质。当尿量控制不佳时肌注垂体后叶素。毫厘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