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学习笔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
学习笔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
学习笔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病理解剖、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本文总结整理:刘忠,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医学博士。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病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95%以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CNSlymphoma,PCNSL)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s,DLBCLS)。PCNSL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3-6%。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年WHO对PCNSL的分类: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S);②免疫缺陷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包括AIDS相关的DLBCLS、Epstein-Barr病毒阳性相关DLBCLS、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移植后淋巴增殖障碍;③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④各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包括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T细胞或NK/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⑤硬脑膜的MALT淋巴瘤。
本文主要围绕PCNSL的病理解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做如下小结。
1.PCNSL的病理解剖好发部位:PCNSL可发生于脑、脊髓的任何部分。高达75%的PCNSL好发于邻近脑脊液部位(contactaCSFsurface),室管膜或软脑(脊)膜。大脑半球最常见(85%),病变往往位于深部,靠近脑室周围白质,特别是胼胝体、基底节和丘脑是次常见的位置。肿瘤可沿室管膜扩散到脉络丛(见图1)。下丘脑、漏斗和垂体是较不常见的部位。后颅窝病变和脊髓病变相对罕见(15%的病例)。图1:PCNSL病理解剖模式图和尸解标本。A,弯箭头示脑室周围病变,包括基底节、丘脑、胼胝体,直箭头示病变向室管膜下播散;B,尸解标本示双侧基底节、丘脑占位(细箭头),向室管膜播散(空心箭头);C,PCNSL在侧脑室周围广泛的室管膜播散(黑箭头)。大小和数量:从微小病变到到大体积肿块,PCNSL病变的大小各不相同。多达2/3的PCNSL是孤立性病变。多发的PCNSLS病例,约一半是双侧病变。PCNSL病理特点总结如下
2.PCNSL影像诊断一般特征:颅脑MR增强是评估疑似PCNSL患者的首选方式。由于孤立性脊髓受累罕见(3-4%),脊髓MRI仅用于脊髓病变或怀疑弥漫性脑膜播散的患者。胸部、腹部和骨盆CT增强扫描或PET-CT通常推荐在怀疑PCNSL的患者中寻找颅外疾病的来源。CT检查:所有的PCNSL都是细胞丰富的肿瘤。典型部位为白质或基底节区病变,且与脑脊液表面接触。与正常脑相比,大多数病变在CT平扫表现为高信号。明显的瘤周水肿是常见的,但大的坏死,出血和钙化是罕见的(2-5%),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除外。免疫功能强的患者DLBCLS在CT增强上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相对均匀的强化。不规则的环形强化罕见,但免疫受损患者除外。图2:A,63岁女性,右侧肢体乏力,CT平扫示左侧基底节区高信号实性占位(直箭头),周围明显水肿(弯箭头)。B,63岁女性,卒中样症状,CT平扫示胼胝体压部明显增厚(直箭头),右枕部低信号(弯箭头)。“蝴蝶状”占位与皮层和基底节等信号,非正常白质。术后明确DLBCL。
图3:PCNSL患者。A,CT平扫示左侧小脑半球高信号病灶(箭头);B,CT增强示左侧小脑半球多发中度强化病灶。
MRI检查:免疫能力强的DLBCLS患者中超过3/4在T1WI和T2WI上与灰质相比是等信号或略低信号。FLAIR通常是等信号或高信号。肿瘤内微出血在T2上表现为瘤内“开花”征象,约见于5-8%的病例,但大出血是不常见的,除非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能力强的PCNSL患者T1增强几乎均有强化。实体均匀或轻度非均匀增强是常见的;环行增强是罕见的。MRS典型表现为胆碱峰增高和高脂肪峰。由于其细胞密度高,95%以上的PCNSLS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弥散受限,ADC值较低。MRS是非特异性的,胆碱峰升高,NAA和肌醇峰降低,脂质峰突出。肿瘤新生血管在PCNSLS中不存在,因此,rCBV相对较低,即使肿瘤高度恶性,DCEpMR序列上的通透性也不会增加。类固醇治疗显著改变PCNSL的影像学表现。在40-85%皮质类固醇治疗的PCNLS患者中,有显著的细胞溶解和肿瘤消退和血脑屏障正常化改变。肿瘤通常缩小。对比度增强也会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幽灵肿瘤”),然而一些T2和FLAIR信号异常可能持续存在。图4:DLBCL患者MRI图像。A,T1示左侧基底节区占位(箭头),与皮层等信号;B,T2示基底节区与皮层等-低的混杂信号占位(直箭头),周围水肿明显(弯箭头);C,ADC图示占位(直箭头)呈轻-中度弥散受限(弯箭头);D,T1增强示明显均匀强化。术后明确DLBCL。图5:61岁DLBCL患者,PET未见全身系统病变。A,MRIT1示基底节区、丘脑占位(箭头),与灰质等信号;B,T2示同一位置与灰质等信号(细箭头),周围高信号水肿带(空心箭头);C,T1增强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箭头);D,ADC低信号示弥散受限(直箭头),周围水肿带呈高信号(弯箭头);E,pMR示病变区域rCBV无明显增高;F,pMR序列Ktrans值示病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图6:64岁女性,精神状态改变,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A,MRIT1示额叶和胼胝体膝部均可见增大和弥漫性融合性低信号病灶;B,T2示高信号(直箭头),双额叶回旋扩张(弯箭头),以维持大脑结构;C,矢状位FLAIR示病变向胼胝体浸润和蔓延(箭头);D,DWI示脑室周围白质弥散受限;E,T1增强示额叶病灶呈片状强化
(patchyenhancement);F,增厚的胼胝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增强的(弯箭头),而在脑室周围和深部白质中有片状的点状和线性增强(直箭头)。活检明确为弥漫性浸润的DLBCL和大脑淋巴瘤病。
3.PCNSL影像鉴别诊断3.1胶质母细胞瘤(GBM)PCNSL的主要鉴别诊断是GBM。虽然这两种肿瘤均可波及胼胝体,但在PCNSL中出血和坏死是罕见的。免疫功能强的PCNSL患者的MRI增强是明显均匀强化,而外周环形强化是GBM的典型表现(见图7-8)。
图7:GBM的CT典型表现。A,右侧颞枕叶占位,平扫示大的、等-低混杂信号(箭头),压迫侧脑室;B,增强示不规则、环状强化(箭头),中间为坏死核心。
图8:71岁女性,精神倦怠,智能减退。A,T1示右侧额叶低信号占位(空心箭头),可见明显的“流空”信号(弯箭头);B,T2呈等-高混杂信号,占位内部和周围明显的“流空”信号(弯箭头);C,肿瘤周围可见明显的厚壁环状增强(空心箭头),包绕中央坏死核心区,病灶突出并侵犯硬脑膜(直箭头),可见脑膜尾征(弯箭头);D,冠状位增强可见硬膜侵犯(箭头)。术后证实为GBM,WHOIV级,MIB-%。
3.2转移第二常见的鉴别诊断是转移瘤。多发生于灰白质交界区,CT多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增强明显强化(见图9),可伴瘤周明显水肿。老年转移瘤患者也可首次因为颅内出血而就诊(图10)。MRIT1多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因为大多数转移瘤,核浆比值高,因此T2和FLAIR表现为低信号。图9:患者头痛,无神经功能缺失。A,CT示右额叶占位,与白质等信号;B,CT增强示明显强化。活检明确为转移瘤。图10:80岁老年人突发头痛就诊急诊室。A,CT平扫示左侧顶枕叶混杂高密度,提示脑出血,瘤周水肿明显;B,CTA薄扫示出血内部存在高信号“点征”(箭头)。术后明确转移瘤。图11:63岁男性,既往泌尿系恶性肿瘤病史。A,T1示皮层下白质多发低信号;B,T2示灰白质之间多发等-稍高信号病灶,水肿明显;C,FLAIR表现为高信号;D,增强示明显强化,一些微小的增强灶在T2或FLAIR未见到。活检明确泌尿系转移瘤。免疫功能正常PCNSL患者影像学表现小结
一般特征
脑室周围白质、基底节区为常见部位
s95%接触脑脊液表面
注意事项
s影像表现与免疫状态相关
s类固醇治疗可能掩盖/↓影像学表现!
CT
s平扫为高密度;
s出血、坏死罕见;
MR
s通常在T1、T2WI与灰质等信号;
s斑点状出血见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s大的出血、坏死罕见;
s明显、相对均匀的增强;
sDWI常表现为弥散受限;
s大脑淋巴瘤病
?类似弥漫性白质疾病,T2/Flair融合高信号;
?增强可细微或斑片状,偶尔无;
鉴别诊断
s胶质母细胞瘤、转移瘤·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Osborn,AnneG.OsbornsBrain:Imaging,Pathology,andAnatomy(Secondedition).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
既往学习笔记学习笔记
难治性垂体腺瘤和垂体腺癌的MRI最新研究进展
鞍区影像解剖、变异及先天异常和垂体瘤病理解剖及影像鉴别诊断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髓母细胞瘤的病理解剖、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收录上千部神外经典手术的《神外世界》APP上线啦!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