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医院鲁晓杰教授内镜技
医院鲁晓杰教授内镜技
神经外科大医生访谈
医院-鲁晓杰教授-内镜技术创新与神经外科发展
01专家简介TITTLES鲁晓杰教授鲁晓杰,医院院长。
主任医师,博士,江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导。
年荣获第四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重点临床专科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无锡市医学领军杰出人才,无锡市首席医师、无锡市名医,无锡市劳动模范。
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中国卒中联盟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内镜学组名誉组长;
无锡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同时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
他带领的团队所开展的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如颅底肿瘤的经鼻内镜微创手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获得了“王忠诚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及全国内镜最高奖“恩德思”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获得省市级奖项16项,发表学术论文和论著66篇,其中SCI文章21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02访谈内容TITTLES01问题1神经内镜的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小师医生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神经内镜技术,首先关于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其现状,麻烦鲁老师帮我们做一下介绍。
鲁晓杰教授专业解答今天的主题是神经内镜技术的创新以及神经外科的发展。第一个问题就是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内镜发展态势是非常迅猛的。神经内镜在国内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内镜的历史还是比较久的。神经内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年,美国的泌尿外科医生,用膀胱镜来电凝脉络丛,从而治疗儿童的脑积水。之后在年,Dandy在鼻窥镜下观察老鼠,然后,做了侧脑室的脉络丛烧灼,至此,他就把它命名:脑室镜。所以,Dandy不光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神经外科大师。其实他也称为神经内镜之父。
之后经过很漫长的发展过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才蓬勃开展了起来。应该说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内镜还没有为大家广泛接受。但是,在国内为什么最近这十几年受到大家非常的认同?因为,内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个时候内镜有了一个新的创新和发展,这个创新发展,凡是熟悉内镜的都知道,因为把内镜的观察镜,就是以前的鼻窦镜,用在了我们的经鼻颅底手术当中,开创了经鼻内镜垂体瘤手术。通过这个内镜垂体瘤手术的创新术式,把神经内镜带入了新的天地,也进入新的时代。在国内主要是张亚卓所长带领的团队,首先把神经内镜技术,应用到了脑室、颅底这个方面。
在年至年这个阶段,其实还是探索阶段。张亚卓所长之所以是中国神经内镜的奠基人,就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大家都不看好神经内镜的时代,他能够坚持顺着神经内镜这个方向来探索。之后所长开展了很多的创新和技术推广。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所长的学习班是年,在北京,那是第二届神经内镜培训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上,其实当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神经外科副主任医生,第一次接触到神经内镜,其实就看到它的创新性和将来可能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在这个学习班上,第一个在国际上把神经内镜应用在鼻颅底垂体瘤手术的Jho教授,就是赵海东教授,正好到学习班来进行讲座,这也是张亚卓所长把他第一次请到国内,向大家介绍神经内镜创新技术。所以,在这个班上,我们大家学到了很多,然后又进行了一些尸头的训练,这也是开启了中国神经内镜颅底的新的篇章。
这个阶段其实有很多神经外科大夫,甚至于神经外科的一些著名专家,还是非常不看好神经内镜技术,认为它仅仅只能做一做三脑室底造瘘这些手术等显微镜下不能做的这些比较局限的工作,但是有了经鼻颅底的手术以后,就发现原来它并不光光是内镜的腔内手术,而是从腔内手术发展到了腔外内镜手术。
所以,腔外的神经内镜手术,这个过程真正是从年国内开始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主要是借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鼻颅底和垂体瘤外科。所以,在那个时候,是两个条线并行来进行的,什么叫并行,就是那个时候很多的神经外科中心做垂体瘤手术,都是采用显微镜下经鼻来进行的,那个时代被大家接受的,就是原来大家有一段时期还是开颅进行垂体瘤手术,后来从开颅手术理念过渡到了经鼻显微镜,一开始经在口唇下来做手术,年左右已经发展到了经鼻单鼻孔显微镜下来进行垂体瘤手术,这也是为内镜经鼻手术,打下很好的基础和过渡阶段。只不过后来我们把显微镜改成了内窥镜。在这个发展阶段,我们有很多的神经外科中心都在开展这样的工作,比如北京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开展这个工作,比如我们也是那个时候开展了经鼻神经内镜的垂体瘤手术这样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的神经外科中心也在做。
但是要从显微镜过渡到内镜,这个过程还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手术工具,虽然看上去都是显像,都是一种放大工具,但是这两种工具有很多的不同,内镜有近距离观察的能力,显微镜就没有这个能力,而内镜还可以多角度观察,最好的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近距离、多角度观察。近距离多角度观察,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弥补显微镜下很多死角。
所以,就为经鼻颅底外科的开展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发展得也比较迅速。应该说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国外、国际上很多国家大概要30年左右走过的时间。设备也经过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刚开始用的是一些比较早期的内镜。那时候还是单晶片三晶片这样的,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4K、3D等等这样的设备。然后就过渡到了高清,后来有了超高清,现在才有了4k。但是这个过程最主要的就是让我们内镜设备对手术视野细微结构的分辨率再增加,而且内镜它有了很多的光源,也有了改进等这些,都促进了内镜的发展。
02问题2神经内镜的创新方面小师医生刚才你有讲到神经内镜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创新,那它的具体创新方面体现在哪些呢?
鲁晓杰教授专业解答一个新的技术如果能够被大家广泛接触,这个技术它一定是创新性的技术,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技术能够为大家接受,也让大家在平常的应用中能够发展。内镜技术主要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
一、就是手术方式、手术理念的创新。因为内镜的优势和特点,让我们很多的手术方式发生了变化,最典型的就是经鼻颅底外科比较典型的发展,以前经鼻的颅底外科它是用显微镜,用鼻窥器来进行手术。首先它的创伤相对在鼻腔阶段比较大,要将鼻腔里边的结构破坏,然后再到颅底方面。显微镜下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在手术过程中,在通道上面任何结构的阻挡,都有可能会把重要结构,就是要显露的肿瘤,以及周边的血管神经等等这些结构可能会阻挡它的视野。而内镜正好弥补了这样一个缺陷,所以,内镜能够抵近多角度观察,抵近观察。
二、就是内镜它的景深、分辩率在不断的增加。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把一些滋养血管超微结构都在内镜上能够显露的很好。而显微镜,也是在内镜上能够显露的很好。我以前也是用显微镜,后来再改成内窥镜,两个进行比照就发现,特别是深部结构在显微镜下,景深有时候就会比较小,显露重要结构的时候,它周边关系显露就不是那么清晰。而内镜可以在一个很好的角度和距离上面,能够把这些结构看清楚。所以,这个手术方式的创新理念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先天的比较好的条件和优势。经鼻内镜从垂体外科,为什么现在又到了前颅底、侧颅底、斜坡等。
另外在其他的一些手术上面,比如经颅手术上,我们也有很多的改变。以前的经颅手术,对于深部的手术,在显微镜下可能就有些挑战,比如原来松果体区的肿瘤在显微镜下有很多的死角,现在经过内镜,经不同的入路来显露颅底,深部颅底,深部的这些中央结构的时候,内镜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在医院的张晓彪教授就做了很多创新,以前的一些手术入路可能看似不被大家普遍接受,但是现在有了内镜,通过老的入路新的开发,很多的深部肿瘤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三、就是比如说我们的脑室镜,以前我们的脑室手术,都要用脑压板撑开,有了内窥镜这样的手术以后,我们就发现原来牵开的工具也有了新的发展,比如现在我们称为endoport管腔类的手术。其实这些对于其他的外科,比如说脊柱外科,比如像普外、泌尿外科等等,他们很多的一些手术的方式或者有些工具,把它移植到我们神经外科来,这也是一种新的创新。
所以,我们endoport处理脑室内的血肿、脑室,肿瘤在内镜经endoport这样一个通道,选取一个无功能脑沟,达到了一个非常微创的手术。特别是对于周围的脑组织的牵拉,它是一个均匀受力的过程,而不是以前脑压板,向两侧来牵拉,容易造成脑组织的切割。所以,可以讲这也是一种创新。
另外还有脊柱内镜,神经外科医生,无论是我们以前的一些大家、院士,到周定标教授等,都非常主张神经外科一定要把脊柱方面的手术再重新拉回神经外科这个大的范围当中。所以,在这个方面内镜发挥了很大作用,神经外科医生通过显微镜、通过内镜来做脊柱手术,会比其他一些科室做得更加精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下降、手术的疗效会大大提升。
所以,我们很多的神经外科中心都在采用脊柱内镜做椎间盘的手术、椎间孔的狭窄、椎管的狭窄以及从腰椎一直做到现在颈椎等等。这些都是创新的手术方式,其实真正的是为老百姓,我们的患者所接受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内镜下不同通道的手术来改善状况。
所以,有很多技术都是病人同时用脚走出来的,就是哪个医生手术疗效做的好,这些病人—传十,十传百。然后就会到这些手术创伤小,医院问诊,然后到没有什么痛苦的医生那里去进行治疗。所以,神经内镜的创新主要就是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当然也提到内镜的这个需求,就是对于设备的创新。所以,现在我们的设备发展是非常快的,20年前使用的设备和现在所使用的设备是完全不同的,它的效果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把我们的创新向前继续推进。
03问题3神经内镜对神经外科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小师医生那最后我们神经外科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神经内镜的出现对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鲁晓杰教授专业解答神经内镜促进了整个神经外科的发展,内镜让我们很多的手术变得更加微创,手术的理念有了新的改变,同时更主要的是内镜它对一些解剖的认识,对一些疾病都有了很好的一个认识,比如说我们的颅咽管瘤经鼻来进行显露以后,我们大家才认识到原来下丘脑和肿瘤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所以,就把我们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很多肿瘤是什么样的?它周边的结构什么样的功能?又是什么一回事。所以,对疾病产生了进一步的认识。
还有一个就是对于我刚刚讲到的,对未来的期待有了很多,有很多的期待,现在的内镜我们叫可见可及。当然也有一些是可见,但是可及比较困难,这部分我们怎么办,现在我们就在期待能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采用机器人手术。因为,实际操作,有一些地方是可以看到,但是要操作非常困难,或者说有一些精细的操作目前还比较困难,比如说血管的吻合等等,还是显微镜下可能操作起来更精细。大家也都知道在其他一些学科,他们是经历从肉眼手术、大体手术,一下子就过度到了内镜手术,然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我想神经外科是有它的特殊性,但是它不可能逾越于整个大外科、就是整个手术科室的发展趋势之外。
所以,今后的发展趋势,可能就是现在可见但目前操作困难的,或者目前可见但是不可及的这些手术操作,今后会有新的创新点,会推动神经外科的发展,也许现在我们还无法想象,但是今后肯定会有新的发展来弥补我们现在的困难和局限。我们共同期待,还是那句话神经内镜,它的未来是无可限量的。
版权声明
神外世界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神外世界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既往回顾
医院赵澎教授-神经内镜治疗蛛网膜囊肿
医院-胡小铭主任-浅谈“新形势”下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专访苏大—附院神经外科王中教授-人工智能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及诊疗策略制定中的应医院-刘振川教授-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的新概念医院-宋冬雷教授-医院——神经医学之医院-董玉书教授-疫情期间KISSS理念栓塞和夹闭颅内动脉瘤体会专访医院-凌至培教授-方向性电极脑起博器的特点与应医院-许洪升教授-微能量医学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专访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张华楸教授-烟雾病的手术治疗和效果专医院-杨学军教授-脑胶质瘤残余与浸润部分的术中识别和切除经验技巧《术精于准·专家访谈》医院神经外科-刘焕光教授-颅内病变难确诊,微创一针揭谜底,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术医院-卢旺盛教授-脑血管病的预防应该怎么做
医院-于炎冰教授-脑神经疾患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专访医院-梁建涛教授-听神经瘤的治医院-刘晓谦教授-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专访医院-陈四方教授-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专访医院-洪涛教授-中国神经内镜领军人物专医院-苏少波教授-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医院-李良教授-周围神经外科的过去、现在、未来医院-桂松柏教授-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医院-赵元立教授-大数据时代的神经医学发展专访医院-曾高主任-儿童脑AVM的特点完
神外世界专家访谈戳“阅读原文”下载APP看千部大脑真实手术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