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吲哚箐绿荧光内镜在经鼻蝶手术中的定向作用
吲哚箐绿荧光内镜在经鼻蝶手术中的定向作用
经鼻蝶手术中确认解剖标志非常重要。但神经导航系统分辨血管太困难。超声多普勒不能直观显现动脉和静脉状况。日本Kumamoto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神经外科的TakuichiroHide博士等研究了吲哚箐绿荧光内窥镜在经鼻蝶手术中的解剖定位功能。结果发表在年2月《JNeurosurg》在线上。
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垂体腺瘤26例、鞍结节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3例、脊索瘤2例、Rathke氏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和纤维组织发育异常1例。打开蝶窦并放置吲哚箐绿荧光内镜后,于周围静脉快速注入12.5mg吲哚箐绿;通过内镜观察鞍区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海绵间窦、垂体或肿瘤组织。
结果表明,强荧光信号通过硬脑膜和覆盖的薄骨,使颈内动脉清晰可辨。几秒后,海绵间窦和海绵窦直观显现。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硬脑膜上肿瘤、供血动脉和附着物大致轮廓能看到。肿瘤摘除后,可显示脑穿支血管、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柄。垂体动脉的吲哚箐绿荧光信号强度足以观察到其在灌注区随时间蔓延。
图1.脊索瘤。A.轴位磁共振T1像显示鞍区脊索瘤;B.内镜下观察到的鞍底,蓝线表示中线;C.鞍区解剖模式图;D.吲哚箐绿荧光内镜下颈内动脉、E.吲哚箐绿荧光内镜下海绵间窦、F.吲哚箐绿荧光内镜下垂体。PS:蝶骨平台。
图2.无功能性垂体腺瘤。A.矢状位磁共振T1像显示鞍区不均匀增强的肿瘤;B.鞍区解剖模式图;C.内镜观察到鞍底由骨质覆盖;D.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颈内动脉和小动脉;E.内镜观察到鞍底无骨质;F.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颈内动脉和小动脉。OP:视神经隆起。
图3.鞍结节脑膜瘤。A.矢状位和B.冠状位增强磁共振T1像显示鞍结节处不均匀增强的肿瘤;C.内镜观察到鞍结节;D.解剖模式图;E.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肿瘤内的异常动脉;F.肿瘤附着处的大致轮廓;G.内镜观察到肿瘤全切后的鞍结节;H.解剖模式图;I.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大脑前动脉A1段、前交通动脉、回返动脉、穿支动脉和垂体柄;J.3秒后显示垂体上动脉;K.12秒后,荧光信号从垂体上动脉向垂体柄增加;L.显示垂体上动脉灌注的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柄。
图4.颅咽管瘤。A.矢状位和B.冠状位增强磁共振T1像显示鞍区和鞍上不均匀增强的囊性肿瘤;C.内镜下切开硬脑膜;D.排空囊液后的肿瘤;E.解剖模式图;F.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从左颈内动脉到垂体柄的强荧光信号,肿瘤组织显示弱信号;G.内镜下肿瘤全切;H.解剖模式图;I.荧光信号显示垂体柄和垂体。
图5.垂体腺瘤。A.冠状位磁共振T1像显示在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后叶的左上方有一小高信号区;B.内镜观察到肿瘤全切后倒置的垂体;C.解剖模式图;D.吲哚箐绿荧光内镜显示少部分正常垂体的荧光信号。DS:鞍隔;PL:垂体后叶。
该研究指出,经鼻蝶手术中应用吲哚箐绿荧光内镜可以实时和有效地辨认鞍区动脉、神经、垂体和肿瘤组织,对视神经、动脉和正常垂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新乡医学院李信晓编译,医院陈灵朝博士审校,《神外资讯》编辑部主编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黛莱美紧致提升眼唇精华液教你使用眼部精体检不是越贵越好这些体检才是对你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