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医院 > 病例分享1例罕见的垂体肿块引出原发性

病例分享1例罕见的垂体肿块引出原发性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模糊,易误导,因此会延误诊断。长期甲状腺减退症患者会出现促甲状腺垂体增生,类似垂体腺瘤。本文报告了1例垂体肿块引出原发性甲减的病例,并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期间记录了临床过程。

病例

患者男,35岁,近期服用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现出现慢性头痛的症状,无呕吐或视野变化。CT扫描显示蝶鞍区有一个12.5mm的肿块。垂体MRI显示为15′17′12mm的垂体肿块,T1加权、T2加权均为高信号,视交叉和垂体柄随钆注射剧烈增强。肿块双边侵入海绵窦(图1),初步诊断为垂体大腺瘤。计算机视野检查显示双颞侧偏盲。

图1.矢状(A、B)和冠状(C、D)磁共振图像显示垂体增大

术前,患者进行了内分泌评估,自述长期倦怠、畏寒、声嘶、便秘及增重。体征检查显示心率55/min,心动过缓,身体质量指数30.5kg/m2。皮肤干燥,脸色苍白,眼睑水肿,眉外侧三分之一变疏,巨舌症。甲状腺不可触知。

甲状腺功能测试结果符合原发性甲减:游离甲状腺素T4:0ng/ml(标准化比值(NR)0.61-1.12),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1.88pg/ml(NR2.50-3.90),促甲状腺素(TSH)mUI/ml(NR0.34-5.60)。

正规测试显示轻度高泌乳素血症[22.5ng/ml(NR2.64-13.13)],血清睾酮[2.04ng/ml(NR2-10)],FSH[5.1UI/L(NR1.27-19.26)],LH[2.8UI/l(NR1.24-8.6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偏高[56.9UI/mL(NR:0.25-9)],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腺体萎缩,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一致。

基于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发代偿性垂体增生。

采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剂量逐渐增加至mg/d。四个月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MRI随访记录显示,垂体肿块完全收缩,没有引起任何局限性病变,证实了促甲状腺垂体增生的诊断(图2)。

图2.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矢状(A)和冠状(B)磁共振图像显示垂体肿块完全消失,垂体尺寸和轮廓正常化,无出血和坏死的迹象

讨论---

垂体增生指垂体由一个或多个激素生产细胞类型出现可逆增数或增生,是婴儿期、妊娠期和哺乳期,或病理期的正常生理应激反应。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减退症引起的垂体肿瘤增生,占33.3%。

原发性甲减引起的垂体增大通常无症状。患者因主诉头痛,完成了脑部影像学检查,但患者及医师均忽略了甲减这个临床症状。

因此,促甲状腺垂体增生的诊断必须依靠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内分泌检查。在未知患者激素的情况下,垂体肿块首先被报告为腺瘤。当记录原发性甲减,则会考虑活性垂体增生的诊断,这是由替代治疗后,MRI上控制了垂体肿块,从而避免了不必要和危险的手术的明确证实。因此,垂体激素估定对垂体肿块的评估十分重要。

甲状腺素垂体增生完全依赖于甲状腺素的治疗。尽管患者的双颞侧偏盲和视交叉抬高,研究人员仍决定采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而非手术,以减轻视交叉压力。甲状腺激素治疗后仅仅一周垂体肿块即有显著收缩,因此,甲状腺素替代疗法是治疗促甲状腺垂体增生甚至伴视觉并发症的首选。

结论

原发性甲减应考虑实性垂体病变的鉴别诊断,因此需要对垂体肿块进行多学科评估,包括内分泌科、放射科和神经外科,以避免误诊,多余及危险的手术,以及防止并发鞍内与鞍上区肿块。

由MediCool医库软件内分泌团队制作

原文来自:ClinPract.Mar31;5(1):.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瞬间即可!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性高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yy/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