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科普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科普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

编辑

高老师

不少家长对孩子矮小症的认识存在误区,误以为自己孩子比同年龄儿童矮小可能得了生长激素缺乏,有的矮小孩子即使被医生诊断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家长期待等长大发育后还有机会“窜一窜”,不急于接受治疗。

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以提高家长对该疾病导致矮小症的初步认识,减少认知误区,积极治疗,提高孩子成年终身高。

什么是生长激素缺乏症?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其中部分属正常生理变异。

生长激素(GH)是人脑垂体分泌的促进身高增长的一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它部分可直接作用于骨骼生长,还可通过肝脏产生的生长介质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作用于骨骼,促使长骨的生长。

如果脑垂体发育不良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垂体损伤均可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儿童生长障碍。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其身高多低于正常儿童身高的负2个标准差(-2SD)以上,严重者低于4-5个标准差。

GHD的一个明显迹象是身高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在2岁至青春期之间,患有GHD的儿童每年可能身高增长不到5厘米,而正常的儿童可每年增长5~8厘米。

这些患儿虽身材矮小,但身体比例匀称,面容幼稚,智力发育正常,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

除此之外,有些患儿伴有生长激素以外的垂体多种激素缺乏而出现尿崩症、性发育落后及甲状腺功能低下。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

诊断和治疗

为了解矮小症患儿其脑垂体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医生通常建议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而不是一次抽血测定生长激素,如激发试验后测得生长激素(GH)分泌峰值5-10ug/L,结合临床身高、骨龄等诊断为部分或完全性生长激素缺乏。

为了明确生长激素缺乏病因,需要给患儿做头颅MRI垂体下丘脑扫描,以发现垂体发育不良、或垂体、下丘脑部位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但有时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也会有假阳性,如果临床上诊断生长激素缺乏依据不足,仍需要定期观察生长速率,以明确矮小症是否由于其他原因如遗传性矮小、全身慢性疾病、营养、心理因素等所致。

得了生长激素缺乏症怎么办?

孩子一旦诊断为该病后,符合临床用药指征的情况下,应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替代治疗。

如今,生长激素制剂的临床应用已很成熟,可有效提高矮身材患儿的生长速率、最终成人身高。治疗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且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疾病的起始治疗剂量亦有所不同。

典型患儿治疗后第一年身高增长可达10-12cm,次年速度略有减慢。

因此,治疗后应该每3个月复诊检查,医生会根据监测指标及时调整治疗剂量;治疗应长期持续,以达到改善患儿终身高的目的,可根据家长对身高满意度及骨骺闭合情况等以决定是否可停止治疗。

总之,对于矮小孩子,至少每3个月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最好尽早医院儿童内分泌专科门诊就医,配合医生做相关检查,如明确生长激素缺乏症,应早期治疗,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矮小儿童追赶生长,究竟要怎么“追”?医生为什么要经常测定儿童的骨龄?一个寒假没见,他为啥长高了那么多?方法很简单,秘诀就是...

*内容来源于其他平台,只为传播知识,

如涉及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喜欢请分享

若有疑问



转载请注明:http://www.rdncm.com/zrcs/1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