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垂体性侏儒 > 侏儒常识 > 医师笔试倒计时8天拿下18分
医师笔试倒计时8天拿下18分
年临床执业医师笔试考试进入冲刺复习期,小编将为陆续大家分享临床执业医师笔试26个科目详细的分值占比及各科目学习指导,生理学作为基础学科中的“老大”,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拿分的,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作为基础学科中拿分的“主力选手”。
临床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生理学分值占比:18分
首先我们要学会有的放矢,了解一下哪些内容是重点内容,哪些是了解即可。其中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尿的生成和排出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章节,在这些章节的学习中。其余的属于了解内容,不用深入掌握,但并不是说不考,只是说相对比例少一些。
生理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解为主,记忆部分仅占20%。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科目的练习,比如要与药理、病理学联系运用。还要注意前后章节的联系比较,比如阈强度与阈电位、局部代谢产物对血管活动的调节。还要注意与临床实际联系,比如推理发病机制。在这里推荐两种复习方法。
第一种就是“先活后死”。简单来说就是复习时候把知识点都理解,机制推理等要弄明白,找到规律,把知识点理顺,多想多看,理解后一部分内容自然就记下来了。这样的话第一遍复习进度会比较慢,因为一个知识点可能要抠的比较久。
第二种就是“先死后活”。就是先死记住需要背过的知识点,然后再进一步去理解其含义,找规律,就能融会贯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先多看书多记,然后就会慢慢理解掌握了。
生理学必背九大考点
考点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影响因素:
①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扩散物质: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
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
③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某些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①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Na+、Cl-、Ca2+、K+等带电离子。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考点二、血液
1.红细胞在血液中数量最多。
男性(4.5~5.5)×/L,
女性(3.5~5.0)×/L。
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必需的物质。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
3.白细胞生理
(1)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数量:(4.0~10.0)×/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嗜碱性粒细胞占0%~1%。
4.血小板生理
(1)数量:(~)×/L。
(2)功能:①维持血管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②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修复受损血管;③生理性止血作用。
(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释放、聚集、收缩、吸附。
5.生理性抗凝物质最常见的是抗凝血酶Ⅲ、肝素。
考点三、循环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心迷走神经兴奋时节后纤维释放递质ACh。
(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纤维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
考点四、呼吸
1.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变化称为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2.反映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1)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2)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是肺功能测定的常用指标。男性3.5L,女性2.5L。
(3)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VC)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考点五、消化
1.胃液成分:水、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HCO3、内因子。
2.盐酸的生理作用(1)提供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2)杀死随食物入胃的细菌;(3)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4)与钙和铁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它们的吸收;(5)进入小肠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3.黏液:机械屏障保护作用可降低H+在黏液层中扩散速度,含HC0,中和H+,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考点六、体温及其调节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为主,运动时骨骼肌为主。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生长激素也可刺激产热。
2.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低于人的体表体温时,通过:①辐射散热(最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散出。②传导散热:直接传给与皮肤接触的较冷物体。③对流散热:指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④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主要是蒸发散热。包括不感蒸发和发汗两种形式。
3.体温的定义: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值腋窝:36.0~37.4℃; 口腔:36.7~37.7℃; 直肠:36.9~37.9℃。
4.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 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性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龄差异: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考点七、尿的生成与排出
1.肾小球的滤过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分子外的血浆成分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而形成超滤液的过程。
2.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0mmHg。
3.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平均值为ml/min和L/d。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5.重吸收:由肾小球滤过形成的超滤液在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上皮细胞选择性地将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到血液中去的过程。
6.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小管液的过程。
考点八、神经
1.突触指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与中枢神经元之间、中枢内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以及传出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
2.经典突触为化学性突触,其信息传递媒介为神经递质。
3.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动作电位)→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流入突触前末梢内→促进突触小胞内递质释放→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Na+通道开放→产生突触后电位(EPSP)。
考点九、内分泌
1.激素按化学性质分为四大类:
(1)蛋白质和肽类激素。主要包括下丘脑调节肽、胰岛素、降钙素、胃肠激素、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2)胺类激素。主要为酪氨酸衍生物,包括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激素。(3)类固醇激素。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性腺激素、1,25-羟维生素D3。(4)脂肪酸衍生物激素,如前列腺素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
2.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过程,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将患呆小症,生长素缺乏将导致侏儒症。
-END-
聚銘源教育
甘肃聚铭源教育是一家专注学历提升、护士、医师、执业药师、卫生资格、健康管理师等考前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的培训辅导机构!我们本着耐心,专心,细心为每位学员实现通关取证的原则,助力社会各界人士在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赢得精彩!
联系
(